“光盘行动”圆满落幕 团中央与微博合力号召600万网友做节约粮食践行者******
从古诗中的“粒粒皆辛苦”到袁隆平院士的“禾下乘凉梦”,节约粮食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2022年10月,共青团中央社会联络部联合微博校园发起了为期两个月的“做节约粮食践行者”主题活动,在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的同时,号召网友一起践行节粮理念。至2022年12月31日,该活动圆满结束。
据了解,活动期间,微博全站参与人数超过600万,30岁以下网友占比85.5%。话题阅读增量91亿,讨论量达3982万。在共青团中央的号召下,全国1800余所高校学生积极响应参与,超过300万学生加入“光盘”一族。
围绕本次主题活动,微博校园发起的“光盘接力挑战”在线上、线下同步开展。线上通过话题讨论、小程序打卡等方式带动微博网友参与,吸引了200万网友、485位大V博主共同传播光盘公益理念。最终“光盘接力挑战”相关话题登上微博热搜榜。此外,微博校园在31个省市、百余所高校同步开展了校内特色活动,学生们发挥创造力,通过食堂街采、换物市集、海报展览、公益许愿板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倡导“光盘行动”,推广公益理念。
在活动期间,当河南菜农面临蔬菜滞销困局时,微博校园联合多家机构、媒体以及300余位明星和KOL,在微博共同发起助农倡议,搭建沟通纽带,号召网民关注河南菜农的困境,帮助原产地蔬菜寻找“销路”。同时,结合“光盘接力挑战”活动,采购大批蔬菜以活动奖品的形式送至河南地区高校。
此外, 为了更好地进行活动推广,微博校园不仅与《乐队的海边》《中餐厅》《熊出没》等综艺、IP联动,引发网友讨论及二次创作,还推出了极具社交媒体平台特色的“干饭人”表情包,在众多明星KOL的带动下,“干饭人”表情包被使用超过1200万次,进一步扩大了活动影响力。
在本次“光盘行动”中,微博校园积极发挥内容策划及话题运营能力,策划多个公益活动及热门话题。通过与政府机构、媒体、校园和学生群体的紧密连接,利用微博明星、KOL资源,为公益赋能,号召更多网友参与到公益行动中来,真正将公益理念转化为行动成果。
未来,微博各领域还将继续携手合作伙伴,发挥自身价值和优势,发起更多公益活动,并做好公益行动连接器。
广西:十项举措服务1400多万农民工******
随着2023年春节临近和疫情防控措施的优化调整,广西农民工迎来返乡潮。近日,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等12部门部署2023年春节期间“春暖农民工”服务行动,采取十项有力举措,服务1400多万农民工。
送关怀慰问。开展走访慰问农民工活动,宣传党和政府对广大农民工群体的关心关爱,为留岗农民工组织文艺联欢、集体过年、发放年货等“送温暖”活动。要求各地村级就业社保服务平台、农民工综合服务中心、村两委干部与未返乡的农民工联络1次,了解关心他们的工作、生活情况。充分发挥好驻外劳务服务站、工会帮扶服务中心职能,结合农民工需求提供便利暖心服务。
送出行保障。优化返乡服务,不再对返乡农民工查验健康码和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开通农民工集中购买汽车票、火车票绿色通道,设置志愿服务工作点,为有需要的大龄农民工在购票乘车、搬运行李等方面提供帮助。春节前,为农民工务工较为集中的地区开通直通列车、专车,在农民工自驾车返乡沿途集中地设立志愿服务点开展志愿服务,引导广大农民工平安有序返乡。春节后,加大“点对点”送工服务力度,为目的地集中、成规模成批次的农民工外出务工开通“家门到车门、车门到厂门”送工绿色直通车,预计超过10万农民工享受“点对点”送工服务。
送社保帮扶。全面落实社会保险助企纾困、新增岗位社会保险补贴、吸纳重点群体就业社保补贴、带动就业补贴、创业补贴等政策,实施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工伤保险费率政策至2023年4月30日,推行失业保险稳岗返还和留工补助“免申即享”,实施缓缴社会保险费“即申即享”,推进就业社保补贴政策“直补快办”。
送就业服务。利用好农民工返乡契机,深入实施提升就业服务质量工程,开展系列公共就业服务专项行动,组织“春风行动暨就业援助月”“金秋招聘月”等专项活动,通过远程招聘、直播带岗、大篷车送岗等形式,举办产业专场、行业专场、园区专场招聘活动。各市每周至少要举办1次专业性招聘活动,每月至少举办1次综合性招聘活动,促进农民工高质量充分就业。深化粤桂、桂深劳务协作,推进粤桂协作共建“一县一企”农村劳动力稳岗就业基地,帮助农民工和脱贫人口实现就业。
送工作岗位。各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主动联系企业提出招工就业岗位需求,加大岗位信息归集投放力度,分类实现工作岗位靶向推送,对于有愿意在当地就业的返乡农民工,充分利用现有工业园区、农民工创业园、创业孵化基地、就业帮扶车间等载体予以安置;符合条件的,开发公益性岗位予以安置就业,保持全区公益性岗位总体稳定。以工代赈投资项目,优先安置返乡农民工、脱贫人口就近务工增收。
送技能培训。鼓励农民工利用返乡闲暇时间提升技能水平,支持各地结合产业发展需求实际将急需紧缺技能人才纳入人才引进目录,大力开展急需紧缺职业(工种)培训,引导返乡农民工、脱贫人口(含防止返贫监测对象)等群体参加技能培训。持续深化“八桂系列”劳务品牌建设,举办“八桂系列”劳务品牌3+N专项赛,引导农民工参加劳务品牌标准化培训。预计2023年开展各类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12万人次,开展“八桂系列”劳务品牌相关培训9万人次。
送健康服务。开展疫情防控知识宣传,有针对性地提高农民工健康防护意识,为农民工疫苗接种等提供便利,对于农民工集中的企业、社区,协调医疗机构提供上门服务。做好返乡农民工健康监测服务和重点地区农民工职业病摸底工作,开展农民工义诊等活动,为农民工免费发放口罩、消毒液、防疫药品包等防疫用品。
送权益保障。严格落实“三个严禁”和“一金七制度”,完善根治欠薪源头治理长效机制,推动涉嫌欠薪线索数量“去存量、减增量、防变量”。压实地方政府属地管理、行业部门监管和用人单位主体责任,对责任不落实、工作不力造成严重后果的依法依规追责。严厉打击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犯罪行为,对重大欠薪违法行为依法公开曝光,对恶意欠薪企业及其负责人实施联合惩戒,确保不出现因欠薪引发的重大群体性事件或恶性极端事件。加强劳动保障监察“两网化”管理,推动工程建设领域农民工工资支付监控预警平台建设。实施劳动关系“和谐同行”能力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完善劳动关系协商协调机制,提升劳动关系管理和服务水平。常态化开展“加强争议预防服务千家企业”活动,提升争议预防效果。
送文化娱乐。全区3个美术馆、115个公共图书馆、124个文化馆、235个博物馆(纪念馆)、1174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全部面向农民工免费开放。有针对性地开发、开放一批农民工喜闻乐见的公共文化服务资源,举办面向农民工的群众文化活动。
送关爱帮扶。及时为符合条件的失业农民工发放失业保险待遇。持续做好农村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加强农村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和救助帮扶,将符合条件的防止返贫监测对象按规定纳入农村低保或特困供养范围,及时给予临时救助。开展留守老年人探访关爱,根据实际情况提供政策宣传讲解、需求转介和必要救援等服务。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的走访慰问,对于有困难的农村留守儿童及家庭提供关爱帮扶措施。(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周仕兴、王瑾雯)